查看原文
其他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八)—— 软件野人

GEORGE陈果 陈果George 2022-08-17

15、 Philippe Kahn

软件野人 
Software Barbarian

 

我这个年龄玩计算机的朋友可能和我有一样的经历:80年代后期,在微机上用Basic来学习编程原理,但是真正解决商业或科学问题的“严肃编程”,则是小型机上的COBOL或者微机上的Pascal。我在大二学习“数据结构”课程,工具是Turbo Pascal,来自当时在PC软件市场和IBM、Lotus、微软齐名的软件公司Borland。Borland可能是2000年前中国程序员最敬仰的公司,因为它继Turbo Pascal后,发行了中国程序员几乎无人不用的开发工具:Turbo C/C++, Delphi,以及后来的JBuilder。

Philippe Kahn是Borland公司的创始人,在巴黎出生。他的母亲是位传奇人物,名叫Claire Monis,二战前是巴黎一位小有名气的小提琴手,德国入侵法国时参加了抵抗组织,被捕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还在集中营的乐队里拉提琴;战争后期被从集中营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上尉军衔,在巴黎继续艺术家生涯,1947年嫁给了一位自学成才的技工,1967年在巴黎市内被车祸撞死。Kahn于1952年出生,在法国和瑞士的大学学习,获得了数学、音乐的硕士,并在此期间开始学习编程。

1982年,在法国大学里教了几年数学的Kahn带着2000美元的积蓄,从法国到了加州硅谷闯世界。刚开始时,他连绿卡都没有,租了一个车库,找来些酒吧招待、卖罐头的销售员,从倒腾办公设备开始创业。
 
Borland真正的第一个产品是面向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和编程爱好者的计算机编程工具Turbo Pascal。三个丹麦技术商人希望将欧洲软件开拓美国市场,他们和Kahn一拍即合,这个团队获得了丹麦软件工程师Anders Hejlsberg开发的Pascal语言的编译器的授权,Pascal源自法国,多用于计算机教学,再由Kahn开发其他组件,一起打包形成集成开发工具(IDE)推向市场。
 
开发软件需要用文本编辑器(editor)写代码,还可以用调试器(debugger)检查代码错误,然后“编译器”(compiler)将源代码文件编译成目标代码,连接运行时库,从而形成可执行的程序(EXE),还有一些附属的工具,例如软件性能分析(Profiler)等。过去专业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使用这些工具都是离散的,把这些工具集成起来的平台非常昂贵。

1983年底,Borland公司正式成立,Kahn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听起来有地道美国味。他们的Turbo Pascal定价49.95美元,价格只有市场上同类工具的十分之一,而且性能更好。产品上市后,除了深受大学生欢迎外,也被公司内的编程人员广为使用;Turbo Pascal成为DOS操作系统时代最普及的高级语言程序开发工具。
 
1984年,Borland发行了第二款产品——内存驻留软件Borland SideKick,八十年代使用过PC的朋友们应该熟悉这个小东西。当时的计算机在DOS环境下没有今天计算机上多任务处理的功能,这个小工具可以在启动后驻留在内存里,其他软件运行时可随时用热键(例如ALT + CTRL)呼出,提供诸如日历约会、ASCII代码转化、计算器、电话号码簿、文本编辑、粘贴板等功能,它在DOS环境下的图形界面和方便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是Windows概念的前身。

SideKick本来只是Borland公司内部开发的一个桌面小工具,意外地深受用户欢迎。Borland将其定价49.95美元对外出售,成为80年代最普及的普通用户使用的工具软件。

Kahn被媒体为“软件野人”是因为他在八十年代中期的软件行业中不走寻常路:不仅体现于他在公司里倡导开放随意、无拘无束的文化,公司赚钱后,他本人在硅谷中以花钱大方、日夜笙歌、衣着花哨和玩爵士乐队而著称,更体现在Borland的经营理念上,一是销售完全依靠电话直销渠道,不走任何分销或者代销渠道,保证低价格,二是在版权理念上,Borland不同于其他厂商对每个拷贝都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而是允许软件像书一样,可以转借使用,三是聚集了各种硅谷技术大牛。

由于Borland股东都是丹麦人,公司运作早期的其他产品研发都在欧洲,还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收购,于1986年6月在英国第一次股票上市(后来Borland又在美国两次上市,引进了美国股东)。几个月后,Borland开始了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收购,并入了PC版数据库软件Paradox,该产品的价格点和渠道不同于Borland的产品——定价为725美元,采用传统经销渠道。随后,Borland正式宣布推出数据表产品Quattro和文字处理产品Sprint,和Lotus开展竞争,客户重点从程序员转为公司办公用户。

Borland 在1985年收购的一家小创业公司的两位藤校毕业生创始人领导了Borland 的Quattro等产品研发,1990年两人先后离开Borland加入微软,布朗毕业的Brad Silverberg担任了微软公司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领导了Windows 95产品开发及推出,1999年从微软退休;哈佛毕业的Adam Bosworth则是微软Access、IE等产品负责人,后来还曾担任BEA、谷歌、Salesforce、AWS等公司的产品架构管理高管。 
 
在1988-1990年期间,Borland的战略转换使得它采用了更为正规的管理体系,同时暂缓了发展速度。Borland面向竞争对手采取了价格战措施:他们推出了升级的数据表产品Quattro Pro,价格为99美元,比Lotus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而数据库产品上,为了和竞争对手Ashton-Tate的 dBase竞争,他们诱惑使用dBase的企业只需付125美元就把现在用的dBase数据库换成价值725美元的Paradox。
 
在其他编程语言上复制Turbo Pascal的集成开发工具模式,Borland先后推出了C和C++开发工具,市场表现超过了微软的同类产品,是C/C++程序员的首选工具。在Turbo系列下,还发行了Turbo Basic,Turbo Prolog等,不过其性能都不如Turbo Pascal。
 
1991年7月,Borland以4.39亿美元换股交易收购了拥有dBase等数据库软件、正处于困境的竞争对手Ashton-Tate(参见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六)—— 电子数据表之父),这次收购当时虽然被看好,但是随后带来不少麻烦。
 
90年代初,PC软件行业进入转折点,用户界面从DOS转为Windows。在这个阶段Borland最大的威胁来自行业龙头微软,微软不仅在80年代后期推出了Borland传统产品Turbo PASCAL一样的产品,而且在企业办公产品领域内全面阻击Borland——数据表领域Excel、数据库Access,以及为应对dBase收购了一模一样的产品FoxPro。
 
Borland收购Ashton Tate的整合不利使得Kahn备受外界诟病,表现在产品线整合困难,而且公司产品线整体向Windows转型太慢。当时微软Office套件风起云涌,1993年Borland曾经和另一家文字处理软件公司WordPerfect(我曾用过的第一个字处理软件是WordStar,WordPerfect是其后第二代主流字处理软件,国内WPS就是从模仿WordPerfect开始的),打包出售Windows 版的Borland Office套件,也不太成功。

WordPerfect和Borland的Quattro Pro于1994年被在局域网和PC软件领域向微软全面挑战的Novell收购走(在1992年计算机世界这期特刊对Kahn的专访中,Kahn说最敬佩的计算机行业英雄是Novell的CEO老将Ray Noorda),过了一年又被转卖给加拿大图像软件公司Corel。到1997年,Corel还从Borland手上买去了Paradox。
 
由于Kahn成功和恃才傲物,新闻媒体、管理评论家和华尔街给他打上了“野人”的形象:过度着迷于技术,而在市场策略上判断失误,在收购和产品上贪多必失。不过,考虑到复杂的公司政治以及资本博弈,对Kahn当时决策的判断,也是见仁见智了。

1990年Lotus诉讼Borland在数据表软件中菜单的功能列表方式、以及可以和Lotus软件互操作的“宏记录”功能侵权,而Borland则认为软件的菜单样式以及宏记录不应该受专利保护,只是一种操作方法。Kahn在软件开发者社区里指责Lotus阻碍创新,官司从地方法院达到最高法院,直到1996年终判驳回Lotus诉讼时,Borland已经把数据表软件Quattro Pro卖给了Novell,而Lotus的市场领先位子也让给微软的Excel了。

1995年1月,因为在公司产品上达不成共识,Kahn辞去了Borland的董事长、CEO并离开公司,到年底,Kahn被迫离开了Borland董事会,跟自己创立的公司彻底断了关系。
 
Kahn离开后的Borland,最后一次高潮是于1995年推出Delphi,这是公司创始CTO Anders Hejlsberg对Turbo Pascal进行升级的产品,是Pascal这个古老语言在图形界面、面向对象编程时代的进化,它首次实施了快速应用开发(RAD)方法,升级了上一代Pascal产品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可以说是今天“低代码”开发的鼻祖,Delphi90年代每年推出一个新版本;相同的产品理念对应到C++,Borland还推出了C++ Builder。

 
1996年Anders Hejlsberg加入了微软工作直到今天,他在微软主导了C#,TypeScript等语言的开发和架构,在.NET框架构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Borland负责
Delphi、Hejlsberg的继任者在几年后也加入了微软的.Net团队。我当年用Turbo Pascal写数据结构,我儿子今天用TypeScript开发网站前端,这些编程工具的创造者三十多年来居然是同一个人。
 
Borland跟微软在办公软件领域中竞争最终以失败告终,退出了办公软件市场,将战略调整为企业开发平台和中间件工具,在1998年甚至将公司改名为Inprise,意思是企业集成(Integrating the Enterprise),然而糟糕的营销管理,使得这次品牌转型宣告失败,两年后,Borland又把名字改回来了。
 
2001年后,Borland虽然在基于Linux的开发平台,Java开发平台等工具领域还继续有所建树,但是,由于微软掌控了Windows开发环境,而Java及跨平台的Eclipse等开源的开发工具兴起,IBM等领先公司倡导开源,卖开发工具赚钱的商业模式逐渐消失,这对传统开发工具软件市场是灭顶之灾。Borland业务规模急剧萎缩,盈利也不稳定。到2006年,为了提升盈利能力,Borland将起家的业务,即开发工具平台和数据库,打包出售,却一直没找到买家,只好成立一个名为CodeGear的子公司,直到2008年才以2300万美元低价卖给买家。
 
此时,卸掉包袱的Borland转型成为了一家从事“应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ALM)的小软件公司,到2009年,最终被致力于整合企业软件管理软件行业、收购过气的传奇软件公司的英国公司MicroFocus,以曲曲75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

Philippe Kahn的传奇却还在继续,他1995年离开Borland后,和韩裔太太Sonia Lee共同创建的第一家公司叫海星(Starfish Software),做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桌面软件的同步,名为TrueSync ,其软件原理可以追溯到Kahn早期软件SideKick,下图是最早使用TrueSync同步的PC卡PDA;后来变成手机等移动设备和电脑以及线上平台通过无线来同步个人信息的工具。

90年代末爱玩电子产品的朋友们应该对这个小软件不陌生:我当时用PalmPilot,就是用它来和Outlook等个人助理软件的电话号码信息同步,那时候买摩托罗拉GSM手机,就会附赠这个软件,来将手机的通信录信息和电脑同步。:

 1998年,Kahn将公司以3.25亿美元卖给摩托罗拉,并且提供基于移动通信的个人信息同步服务,显然经济上这比他还呆在Borland要划算很多。

卖掉公司后,Philippe Kahn和太太继续创业的战场仍在移动通信领域,1998年,他们又创立了一家名为Light Surf的多媒体图像通信公司,核心业务就是我们说的“彩信”(MMS)以及可以拍照的手机的技术。
 
这个创意来自1997年,当Kahn的妻子在产房里临产时,卡恩临时将手机和数码相机连接起来,将照片实时通过拨号发送到家里的网络服务器上,在通过电子邮件自动分享给朋友。Kahn将这套自动分享照片的系统称为“图片邮件”,这也是彩信、微信,以及今天的云相册、朋友圈、Instagram的鼻祖了。


这张分辨率不高的照片是人类第一张“手机照片”,在2016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百张照片之一:


在图片传输成功一个月后,Kahn在家里制造出了“带相机的手机”的原型(下图)

LightSurf的核心技术是提供了一个开放标准的多媒体通信平台,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任何手机或电子邮件地址获取、查看、注释和共享多媒体消息。在21世纪初,它在北美地区部署了基于GSM、GPRS的运营商彩信方案,以及北美第一个商业化部署的跨运营商MMS解决方案。

2005年,Kahn夫妇将公司以3亿美元卖给了进军移动通信市场的信息安全公司VeriSign。几年后,另一家移动通信技术公司以1.75亿美元从VeriSign手上收购了这块生意,不过彩信应用昙花一现,已经被新技术取代了。

Kahn夫妇从2005年开始的新事业来自于他的帆船爱好。Kahn经常参加环球帆船赛,他率领的船队保持着加州航行到夏威夷的时间记录,他儿子也是一位帆船好手,和他开展对抗赛。

在激烈的帆船比赛中,可能24小时只能睡一小时,为此,Kahn利用生物体征以及运动监控等传感器来监测人体活动,追踪睡眠,利用人工智能来提供最好的睡眠建议,例如优化26分钟小睡。

Kahn创立的公司叫Fullpower,利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oT)、GPS定位和人工智能,来进行人的活动分析、睡眠分析,其主要产品是可穿戴设备的平台Motion X,像耐克的Nike+ 跑步App,Jawbone手环以及一些运动手表都采用了这个平台;FullPower有一个云平台,利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监测睡眠,被用在一些著名品牌的床垫上;此外FullPower还提供医院和医疗的专业人体监测。
 
目前Fullpower在运动和睡眠监测应用上,拥有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生物感知和人工智能等100多项专利。
今天,程序员的工作平台已经和三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系列文章连载:
1992年《计算机世界》|  改变世界的25人 (上)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二)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三)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四)—— IT外包之母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五)—— 数据库软件之父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六)—— 电子数据表之父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七)—— 局域网之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